李洪民研究員:《甘薯育苗、種植、貯藏常見問題分析及簡化貯藏技術》

2016年1月7日上午,由邯鄲市禾下土種業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中原脫毒甘薯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河北省磁縣溢泉湖嵩景樓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議上,國家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綜合實驗室主任、崗位科學家李洪民研究員發表《甘薯育苗、種植、貯藏常見問題分析及簡化貯藏技術》主題講座,得到與會專家、企業、種植大戶的高度關注。
李洪民研究院主題演講如下:
關于甘薯育苗、種植、貯藏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首先談一下甘薯育苗,品種對溫度的敏感性非常明顯,比如北京553在低溫環境中出苗非常慢,但在溫度高得時候出苗非常快,而徐薯27耐寒性比較好,品種差別比較大,但育苗過程中發現規律,采取適當的措施可以規避很多問題。還有水分問題,底水不足容易造成根系傷害,生長緩慢,影響出苗率,嚴重時候可以影響80%出苗量。還有氧氣,排薯后需要大量的氧氣分解淀粉、糖分進行萌芽生長,一般很難掌握,需要憑經驗進行調控。地膜覆蓋太嚴密導致缺氧會嚴重影響出苗率,造成種薯大面積腐爛,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關于移栽機械化問題,有很多人咨詢,甘薯種植起壟覆膜、切蔓、收獲機械化程度已經相對成熟,種苗移栽機械化什么時候才能廣泛應用。現在日本在種苗移栽機械化方面做的比較好,開發了很多種機型,但在移栽速度、同步澆水等方面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國內一些農機企業也在開發種苗移栽機,也存在種苗成活率低、人工補栽成本高等問題。目前,種苗移栽機械化進展緩慢的主要問題是,一是種苗規格不一致,長短、粗細相差較大,容易彎曲、交叉纏繞。二是帶水移栽不容易操作。三是人工現場分苗擺苗效率比較慢。突破機械化種苗移栽思路,需要在選擇短粗、直順、葉柄短的薯苗品種和室內預置薯苗技術方面進行探索,逐步形成結合澆水、覆膜的機械化移栽技術。
關于甘薯種植應該不應該翻蔓問題,五六十年代,國內進行了很多次翻蔓試驗,證明翻蔓會造成減產。翻蔓減產原因:一是翻蔓時機掌握不夠,太遲影響效果。二是由于面積有限,翻蔓造成葉片疊壓,無效藤蔓增加,不能進行正常光合作用,出現葉片發黃,造成減產。三是翻蔓誘發分枝增多,主蔓生產緩慢。合理翻蔓,需要在蔓枝40-50厘米、封壟前結合除草進行中耕、翻蔓,避免相互疊壓。通過陽光照射刺激增加分枝,改善蔓藤結構,不會影響生長,為高產打下基礎。
關于造成甘薯裂口的原因,一是除草劑殘留,噴施大量草甘膦、二甲戊靈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裂口。二是病毒病、線蟲病等病害影響。三是結薯后,短時間內土壤溫濕度劇烈變化。
關于地下蟲害防控,目前,地下害蟲危害比較普遍,田間發現蟲害是很難防控,在后期逐漸加重,會導致喪失商品性,產量也大幅度降低,貯藏期間容易誘發病害。地下主要害蟲為蠐螬(金龜子),常規防治措施主要有辛硫磷微膠囊、毒死蜱微膠囊等長效殺蟲劑、白僵菌生物殺蟲劑、黑光誘蟲燈、風機式誘捕殺蟲燈。通過試驗風機式誘捕殺蟲燈作為物流防蟲設施,效果非常好,連續使用兩年后,第三年很少蟲害發生。
關于除草劑的使用與殘留危害,禾本科用除草劑效果比較好,危害比較小,比較適合甘薯種植。在干旱時期,小麥田用磺隆類除草劑殘留對甘薯生長危害嚴重,重復噴施會造成甘薯死苗。
關于甘薯旺長、調控及問題。甘薯生長期間,由于天氣高溫高濕,尤其是伏天連陰雨,土壤肥力偏高,特別是氮肥偏高,土壤板結通透性差都會造成藤蔓徒長旺長。噴施多效唑、烯效唑等調節劑可以有效控制甘薯旺長,提高產量。但對下茬農作物生長存在很大影響,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大幅減產,甚至絕收。建議盡量采用人工翻蔓、中耕等物理方式進行控旺,也可以選擇如徐薯32的短蔓品種有效控制旺長。
對于甘薯產業的發展理念,我們是希望種植甘薯者賺錢、經銷甘薯者盈利、食用甘薯者長壽,甘薯的營養保健作用正獲得廣泛認可,甘薯產業是非常光明的。

關注我們